知东莞,知天下!
打开客户端发现更多精彩
立即打开

未来黄江新中心区向南拓展 轨道交通与深圳连接更紧密

2017年01月07日 08:09 0人参与  0条评论

黄江城市设计结构示意图

近日,市城乡规划局官网发布了《东莞市黄江镇总体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总规”)的批前公示,广泛征求公众意见。记者从总规中获悉,该镇此轮修编的亮点在于,在发展战略、空间上与深圳对接,新中心区将向南拓展。

城市发展空间将向南拓展

早在2009年12月,黄江镇就启动了总规编制工作。截至今年1月,形成总规草案成果。

市城乡规划局相关人员介绍,在空间布局方面,黄江将构建“一主、两副、三片、四区”的城镇空间结构。其中,新中心区和南部新区是此轮修编发展的重点。

过去,黄江镇的中心区集中在北部,主要沿着莞樟路沿线。此轮修编,通过中心区向南拓展,带动中部、南部的发展。市城乡规划局相关人员介绍,黄江中部地区位于莞深高速出入口附近,这里规划有轨道站点、黄牛埔森林公园,交通功能、休闲旅游服务完善,还包括现有的增量用地也集中于此,打造新区的条件非常成熟。

靠近深圳光明新区的南部,在用地发展上是功能单一的工业区。此轮修编,提升南部产业基础的同时,结合轨道站点、深圳发展的对接,增加了公共服务设施、居住功能的打造,并提出产业城市功能融合发展的理念,形成南部城市发展区域。

北部地区的商业基础、生活氛围、生活服务等相对成熟,未来发展将以提升为主,与南部定位形成差异化发展。

轨道交通与深圳连接更紧密

记者了解到,轨道交通的梳理,是此轮总规修编的一大亮点。总规提出,黄江要以发展轨道交通和完善路网格局为重点,构建高效、稳定、低碳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此轮修编,除了轨道交通站点的考虑,还增加了与周边重点轨道交通枢纽站的连接,其中包括与深圳轨道线的预留连接等。总规提出,预留轨道R1线线位及场站用地,设置黄江北站、黄牛埔站、黄江中心站和黄江南站4个站,其中黄江中心站作为轨道R1线和轨道R4线换乘站;预留轨道R4线线位,设置黄江中心站和黄江东站2个站。在北部预留R1线支线的两个通道,设置一处站点,与樟木头和塘厦高铁站相接。预留R1线与深圳轨道6号线连接条件,并南延接入高铁光明站。

对外交通方面,过去黄江镇对接深圳的交通通道,只有公常路。修编后,黄江规划形成纵向3通道、横向3通道的区域路网格局。其中,纵向3通道包括西通道(西环路——生态路)、中通道(公常公路)、东通道(东环路及其延长线);横向3通道包括北通道(含莞樟路和莞樟二路)、中通道(富民大道延长线)、南通道(含莞深高速、松黄路、清龙路)。

城市道路方面,总规提出,形成“四纵五横”的主骨架,其中“四纵”包括西环路、公常公路、东环路和隧道路;“五横”为莞樟二路、莞樟路、东环二路、莞凤路和清龙路。

构筑“一带两廊五区多节点”城市风貌

在总体城市设计方面,总规提出,结合城市基本空间骨架,基于“营城、合区、融山水”城市设计主题,利用两翼优越的山水环境资源,构建具有山水特色的带形城镇,实现现代产业城镇与生态休闲城镇的和谐统一,提升黄江镇整体城镇空间形象。

具体来说,将构筑“一带两廊五区多节点”的整体风貌结构。其中,一带即沿公常路布置街头绿地,作为城镇景观带贯穿3个规划组团。两廊即由莞深高速沿线防护绿带和裕园工业区南侧河涌沿线景观绿带构成。五区即环绕镇区周边的5个供休闲旅游用的生态区。多节点即黄江镇区内布局的绿地景观节点,通过绿化生态廊道和绿地景观带与周边生态绿地区间形成对景关系。

市城乡规划局相关人员介绍,黄江镇的生态资源、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北部有宝山佛教文化区,新城市中心区规划有黄牛埔森林公园,西面有清泉湖,还有适合休闲养生的大屏嶂森林公园。此轮修编中,该镇把旅游发展规划纳入了总规修编。

■相关链接

一、公示时间:至2017年1月30日。

二、公示方式:

1.网上公示:东莞市城乡规划局网站(http://dggh.dg.gov.cn);

2.现场展示:黄江镇黄江大道20号城建大楼一楼宣传栏;

3.报纸:东莞日报;

4.电视台播放:黄江镇电视台至少连续三天在黄金时段播出。

三、表达意见方式(需注明真实姓名)

1.将意见表投入设在现场展示厅内的意见收集箱;

2.网站留言;

3.将意见表传真到0769─22498372(注明“东莞市黄江镇总体规划(2016-2030年)公示意见”);

4.将意见表邮寄到“广东省东莞市东城中路城乡规划局五楼512规划编制室”(邮编523129),信封表面须注明“东莞市黄江镇总体规划(2016-2030年)公示意见”;

5.将意见Email至byzx@dggh.gov.cn

来源:东莞日报    编辑:付勇辉关键词:轨道交通;黄江;深圳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0人参与 0条评论

网友跟贴

查看更多跟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