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版 > 东莞楼市 > 正文

十年谋划终获批 滨海湾新区开发按下“快进键”

2017年09月19日 08:10 0人参与 0条评论 >

  首个项目的海域使用权证书获批,标志着滨海湾新区建设进入新阶段。大桥外侧为填海海域。

  滨海湾新区建设有重大进展,新区填海大幕即将拉开。9月18日,记者从东莞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日前,位于滨海湾新区的粤港澳文化街项目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取得海域使用权证书,填海约22公顷,成为滨海湾新区首个取得海域使用权的项目,标志着滨海湾新区正式进入填海阶段。

  观察人士认为,今年东莞市加强了滨海湾新区开发力度,新区开发启动了“快进键”,首个项目的海域使用权证书获批,标志着滨海湾新区建设进入全新阶段。未来,滨海湾新区开发将进一步提速。

  十年谋划终获批

  滨海湾新区开发最大的瓶颈在于“填海”,在严控海洋开发背景下,东莞市用了近10年的时间,才成功获得滨海湾新区首个海域使用权。

  东莞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陈俊告诉记者,滨海湾新区的用海申请工作始于2008年,历经十载,2017年8月滨海湾新区在用海方面取得突破,成功获得首个海域使用权证书。

  陈俊介绍,根据用海有关规定,在一定时期内需对特定海域进行连片开发的,应编制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并报国家海洋局审批,2008年以来,东莞市海洋与渔业局主动与原长安新区管委会对接,多次专题研究,举办数次专家咨询和评审会,结合东莞市海洋经济发展远景,共同推进长安新区(现滨海湾新区三个板块之一)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的编制工作,尽量既符合国家和省用海政策,又符合东莞市发展需要,经过努力,《东莞市虎门港长安港区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简称《用海规划》)于2012年12月取得国家海洋局批复,明确了新区的功能定位、布局和具体用海、填海面积。《用海规划》为新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清晰指引,为新区单个填海项目的申报提供了基础依据。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海洋资源的使用也从过去的“粗放式”逐渐向“集约式”转变,更加注重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特别是对于生态敏感、水动力不足的珠江口海域,将严格限制围填海。在用海政策从严从紧的背景下,只有提高填海项目“含金量”,才能提高用海审批的可能性。

  在此背景下,2015年初,在国家海洋局的指导下,东莞市提出将滨海湾新区打造成“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示范区,提升滨海湾新区的品位。在新区单个项目报批时,东莞市海洋与渔业局又对每个项目的产业方向、填海规模、生态要素、投资强度等反复推敲和严格把关,确保项目充分体现科学用海、生态用海、集约用海理念,提高项目品质。同时,东莞市海洋与渔业局积极争取将滨海湾新区纳入《广东省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和《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等国家和省重要海洋发展规划,为新区用海提供政策支撑。

  为推动新区填海项目尽快获批,2015年,东莞市海洋与渔业局指导新区编制《东莞长安新区围填海总体实施方案》,并组织专家评审,在《用海规划》的框架下,将新区划分为3期共17个填海项目,为新区单个项目报批提供更加科学、清晰和详细的依据。

  2017年1月,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来莞召开用海项目现场办公会,现场研究新区填海项目问题,会后立即对2个填海项目出具用海预审意见,顺利进入用海报批阶段。

  2017年9月1日,滨海湾新区的粤港澳文化街项目正式取得海域使用权证书,填海约22公顷,成为滨海湾新区首个取得海域使用权的项目,标志着滨海湾新区正式进入填海阶段。


余下全文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付勇辉
来源:南方日报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相关阅读:

新盘展示

更多
东莞阳光网版权所有 © 2005-2018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