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东莞市首条水下跨江通道——鸿福西路至银龙路跨江通道工程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工期为三年,将建成双向6车道的水下隧道,工程建设周期约37个月,完工后,将进一步缓解中心区交通压力。
衔接南城、万江中心区
隧道水下沉管,两岸交通提速
鸿福西路—银龙路跨江通道工程建设地点在东莞市鸿福西路、银龙路曲海大桥段,北起万江大道,沿银龙路下穿东莞水道和曲海大桥,向南接鸿福西路,终点至港口大道。项目全长1.87千米,其中隧道全长约1.54千米。
隧道主线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为50km/h,隧道设计净高为5m,隧道主线双向6车道;设置匝道3条,入口A匝道布置于银龙路、出口B匝道布置于出站南路、出口C匝道布置于滨江体育公园与曲海大桥辅道连接。项目综合性强、施工条件复杂,施工过程中需要克服基槽岩石开挖工程量大、施工水域狭窄、桥梁桩基托换施工难度大、陆上最终接头二次围堰施工困难,以及工期紧张等多项重难点。
“由于东莞水道属于内河水道,河道比较狭窄,受航道影响,水上作业这一块会受到限制。”项目施工单位中交四航局项目总工嵇廷介绍,“我们的大型施工船舶是没有办法进入的,所以在设计之初我们有针对性地去研制、开发了针对内河水下作业的船基设备。另外,隧道会下穿曲海大桥,工程还要对整个曲海大桥进行桩基托换,施工难度较大。”
▲基槽开控示意图
▲基床铺设
▲沉管安装示意图
缓解交通拥堵 做好“三江六岸”水文章
目前,东莞城市中心区范围内的过江通道主要有东莞水道特大桥、曲海大桥和万江大桥等,其中东莞水道特大桥和曲海大桥间距约3公里,河道两侧东西向主干路均需绕行至曲海大桥和万江大桥过江,形成了整体路网结构上的瓶颈。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曲海大桥和万江大桥两座桥梁均已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交通堵塞情况日益严重,加快推动鸿福西路—银龙路跨江通道工程建设迫在眉睫。
鸿福西路—银龙路跨江通道为接通两岸干线道路的节点工程,通道建成后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支撑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优化,改善地区出行,对构筑完善的越江体系,缓解曲海大桥、万江大桥等越江通道压力有着重要意义;加强东莞水道两岸沟通,缝合东莞水道两岸起到促进作用,促进城市协同发展。
为什么会采用沉管隧道,而不是常规的过江桥梁呢?这与“三江六岸”总体规划、现状交通组织、航道交通有关。
让河于民。“三江六岸”滨水岸线被定位是“东莞最美岸线”,是东莞大手笔谋划的滨水岸线空间营造,将为市民营造高品质的公共亲水休闲活动空间。架设沉管隧道,能实现这片空间的休闲与交通功能高效区分,把稀缺的滨水景观资源让给市民。
让河于船。东莞水道为国家四级航道,全长42公里,上接输港供水的东江流域,下通出港货轮的狮子洋,是全市航道等级最高,货运量最大的“黄金水道”。鸿福西路—银龙路跨江通道位置与曲海大桥相邻,如采用桥梁方式,将影响航道船只通行。沉管隧道工艺则没有这一顾虑。
中交四航局项目总工嵇廷介绍,“跨江通道是东莞首条水下沉管隧道,它的建成意义重大。采用隧道布置方案相较桥梁道路引线、匝道等布置占地面积小,对现有交通景观影响小,隧道上方用地在回填后可继续使用,建成后对航道通行无影响。”
网友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