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在1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自2024年初建立的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已累计支持1400万套住房项目开工建设并顺利交付。这一机制通过精准施策,有效缓解了房企资金压力,保障了购房者权益,并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资金支持远超预期,白名单机制发挥关键作用
截至2024年底,商业银行通过“白名单”机制向房地产项目发放的贷款金额达5.03万亿元,远超原定4万亿元的目标。至2025年1月22日,贷款总额进一步增至5.6万亿元,新增5700亿元,为项目建设和交付提供了稳定的资金保障。
“白名单”机制通过简化审批流程、设立绿色通道等方式实现“应贷尽贷”,同时允许银行将贷款提前划入项目监管账户,确保资金“能早尽早”到位,推动项目及时开工、避免停工。
市场信心逐步恢复,长效机制助力行业平稳发展
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实施,不仅缓解了房企流动性压力,还通过“保交楼”工作维护了购房者合法权益,增强了市场信心。数据显示,2024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呈现止跌回稳趋势,部分城市商品房库存逐步消化,房企复工率显著提升。
未来持续优化机制,推动高质量发展
金融监管总局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扩大“白名单”覆盖范围,优化融资支持方式,并加强风险防控,确保资金精准流向优质项目。同时,保险资金等长期资本入市试点也将深化,为行业提供更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业内人士分析,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成功实践,为行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未来需继续平衡政策支持与市场调节,推动房地产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网友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