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岛,这座百年小岛,在广东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时代进程中,正在发生深刻蜕变。
6月19日,教育部正式复函广东省,同意设立大湾区大学。大学设立的背后,是东莞滨海湾新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战略下,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在威远岛开展的一场轰轰烈烈的“空间”革命,为大学建设腾挪出高质量发展空间。
“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而今,在大学周边,威远现代化产业园拔地而起,多家科创企业入驻,未来科创岛雏形初现,居民的拆迁安置房和人才安居房比邻而居,伫立在绿美生态的滨海风情中——威远岛,这座曾经在中国近代史开篇中书写浓墨重彩一笔的小岛,正在加速绘就一幅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共建共享共治的时代新画卷。
不远处,威远炮台遗址的历史古韵静静流淌,诉说百年巨变,更见证着中国式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的生动注脚。
大学设立,百年小岛迎来历史性时刻
6月19日,教育部正式复函广东省,同意设立大湾区大学。这一消息成为威远岛这座百年小岛的历史性时刻。
威远岛位于珠江入海口与莲花山西段余脉的山海交汇处,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
改革开放之初,威远岛依托乡村工业化带动经济腾飞。但进入本世纪,太平水道一岸,虎门城市化开始提速,威远岛的发展受限于用地性质制约、传统工业转型难等难题,发展渐渐慢了下来。
大湾区大学的设立和落地,是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和东莞设立滨海湾新区开发建设等三重政策“叠加”催生的时代杰作。
大湾区大学(滨海湾校区)鸟瞰效果图
2017年,作为东莞未来三十年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滨海湾新区应运而生,威远岛被列入滨海湾新区开发建设范围,成为威远岛蝶变新生的起点。
2019年颁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支持东莞与香港合作开发建设东莞滨海湾地区,滨海湾新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年轻”的特色合作平台。
同时,《规划纲要》提出,“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成为大湾区大学孕育的时代背景。2020年,广东省和东莞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启动大湾区大学的筹备工作。
大湾区大学(滨海湾校区)落地东莞滨海湾威远岛,成为其未来发展的锚点。根据《东莞滨海湾新区威远岛重点地段城市设计》,滨海湾将以大湾区大学(滨海湾校区)为锚点,以大学科技园南北园为辐射,通过校区、园区、社区三区无界,在威远岛构建校企联动、校城融合的科创体系,联动广深与珠江口东西两岸汇聚资源,致力于打造湾区科创新中心。
尤其是2022年之后,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头号工程”,“百千万工程”成为大湾区大学(滨海湾校区)推进土地整备,落地建设的重要抓手。
岛民们对于大湾区大学(滨海湾校区)的建设,充满了期待。“以前很羡慕东莞其他村社区蒸蒸日上的发展,现在在‘百千万工程’统领下,武山沙社区也终于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威远岛武山沙社区党委书记周恩达所在的武山沙社区正是大湾区大学(滨海湾校区)校址所在地。
威远城市花园景观
三年初见成效,一座岛的蝶变新图景
“百千万工程”是广东的优势塑造工程、结构调整工程、动力增强工程、价值实现工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是省委“1310”具体部署的“十大新突破”之一。
土地是大学落地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是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资源。几年来,东莞滨海湾新区以“百千万程”工为引领,在威远岛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空间革命”——以土地整备为契机,威远岛正在科技、产业、人才、教育等领域迅速迎头赶上,再一次“站”在时代潮头。
走进大湾区大学(滨海湾校区)的工地现场,高架林立、机器轰鸣,地上主体结构建设正在推进,7月启动的第二标段将新建25栋单体建筑。威远现代化产业园首个项目中交滨海湾科创智造园一期12栋产业楼即将全面封顶,预计今年10月陆续建成投产,已成功吸引28家意向企业。
从威远城市花园看优质产业空间项目
交通方面,威远岛“两纵一横”道路中的“一纵一横”虎门大道南延线和内环岛路(西段)均已完工通车,海战馆路北延线在加紧推进中。
教育民生方面,镇远中学落成,可以提供3000个优质学位;威远城市花园交付使用,拆迁安置的“岛民”正在装修。滨海湾还将在沙角半岛和威远岛计划投入约61亿元建设4个高品质安置小区和产业园保障房。
过去几年,滨海湾全力推进威远岛土地化零为整,完成土地整备8210亩,助力占地1718亩的大湾区大学(滨海湾校区)、占地1962亩的威远现代化产业园区(大学科技园北园)、占地2100亩的大学科技园南园等重点项目加快落地。
作为武山沙社区的一名基层干部,周恩达参与了入户洽谈,宣贯解读、股东表决,私宅测绘、集中签约、破土动工等大湾区大学(滨海湾校区)在威远岛落地建设的全过程,也见证了武山沙社区的蝶变。
“在‘百千万工程’的统领下,大湾区大学的建设推进给全社区的居民带来了全新的变化。”周恩达语气中满是兴奋。
“百千万工程”是广东省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省亿万群众福祉的大事。
威远岛土地整备以整体核算、统筹统分进行补偿,创新优化增值共享和发展补助模式,真正与社区共享发展红利,实现可持续发展。
周恩达算了一笔“经济账”,“在村级村民分红上呈现出了阶梯式的变化,2015年只有150元,在土地整备之后2022年每名村民分红1500元,到2024年达到了5000元。”
“我在武山沙社区生活了40多年,岛上都没有什么很大变化,现在看着到处都在建设,心里真的很开心。”在2024年12月举行的威远城市花园(私宅一期)回迁选房盛典活动上,“岛民”周少华感慨。
威远岛,这座百年小岛,正在时代的春风中,迎来蝶变新生的发展新图景。
从虎门大桥看威远岛蓝天白云通透
向未来,打造未来科创岛
周恩达一家世代居住于威远岛,小时候常和小伙伴去岛上的威远炮台、镇远炮台等地方玩耍,后来从书本上了解到,原来威远岛有如此厚重的历史。
如今,他作为社区一名基层干部,在土地整备、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等工作上忙碌,他对于未来充满了憧憬,“以前大家经常往城市跑,去工作,去见世面,去搏一个未来,以后,威远岛就是城市,就是未来。”
今年2月,东莞提出,全市上下要把建设大湾区大学作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重要举措,切实增强加快筹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坚定不移加快推动工程项目建设,确保学校如期建成投用,为东莞以更加厚实的硬实力担负起经济挑大梁重任、更好地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一块块土地化零为整,一条条道路延伸打通,一座座建筑拔地而起……滨海湾新区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持续推进空间重构、城市功能重塑、产业引育、集体经济转型升级,为全省“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贡献新区力量。
大湾区大学教学楼效果图
面向未来,滨海湾将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锚定湾区科创新中心,加快打造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加速集聚新型研发机构、科技龙头企业、高端创新人才等一流创新资源,迈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之路。
186年前,威远岛在中国近代史开篇中书写浓墨重彩一笔,186年后的今天,威远岛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国家战略与滨海湾新区开发建设的东风,再一次“站”在了时代潮头,迎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加速
打造科技创新岛屿和国际文化交往中心。
网友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