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展示区明年上半年开放!万江新村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提速

2025年10月19日 09:49 0人参与  0条评论

塔吊巨臂挥转,机械轰鸣协作,建设者们辛勤作业……全市在建体量最大、主城区首个动工的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万江新村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全面加速。“项目展示区预计将于2026上半年正式开放,首开区预计将于2026年8月全面封顶。”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

作为万江新村现代化产业园的一部分,项目建成后将供应902套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未来将与旁边规划建设的1035套保障性租赁住房、384套安置房形成联动,打造成为服务近万人的大型生活集聚区,进一步提升万江新村现代化产业园的竞争力、吸引力。

image.png

首开区预计明年8月全面封顶

万江新村保障性住房项目,由市属国企东实集团、万实控股共同投资建设,由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项目总投资约8.12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2.5万平方米,拟建6栋住宅楼,共计提供配售型保障性住房902套、1030个停车位。

项目位于万江新村现代化产业园核心区域,一线临江、交通便利、配套完善。项目西至新村大道、南至内环东路、北至河涌、东至规划路,距万江街道办事处直线距离约5.5公里,地处万江街道与道滘镇的交界处,处于环城西路及沈海高速之间,通过环城路可快速直达市区(30分钟车程内),对外交通较便利。

项目2公里范围内有新村农贸市场、新谷涌农贸市场等商业配套,可满足日常生活需求;周边有万江第一小学、万江第三小学、万江第三中学、新村幼儿园,可满足基本教育需求;周边水系发达,沿河景观较好,还有新村公园、大汾公园等休闲资源。

d320ffb3c1a073d60e15d8bbb53fe8cc_7fb0b4da92bc48a58e9de359253a1c10.jpeg

10月16日,记者驱车来到万江新村保障性住房项目。项目分为首开区(1、2、6号楼)和后开区(3、4、5号楼)。“在市发展和改革局(市重大办)、市自然资源局等相关部门及万江街道的支持下,项目首开区建设顺利推进。1、2、6号楼建筑层数均为33层。目前,1、2号楼已建至第十三层,6号楼已建至第二层。展示区预计将于2026上半年正式开放,首开区预计将于2026年8月全面封顶。”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产品面积段为建筑面积约85-115平方米,共有7个户型。

创新管理模式,施工提效30天

在建设过程中,面对地质条件复杂、工期紧张以及雨季高温等难点,东实集团与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探讨推出班组标准化,建立了“项目部对分包商一级管理+分包商对作业班组二级管理”的体系,形成了科学高效的组织模式。

其间,项目部制定细化考核标准,实施以日保周、周保月、月控节点的精细化管理,把安全、质量、进度等要求落实到班组。钢筋、木工、架子工、混凝土工等关键工种均建立了标准化班组,并通过“小立法”进行日常规范。项目钢筋班组组长汪建川表示:“以前管理班组,很多时候靠个人经验,现在开展班组标准化建设,大家都清楚该怎么做,谁不按规定佩戴防护用具,谁的钢筋弯曲角度不符合标准,都要接受相应的处罚,管理起来轻松多了,而且大家也都更自觉了。”

f65a85b5424a2a5dd130443fd3b6b222_bed2636842f84381b7a52f1fac2b1b17.jpeg

据了解,得益于这一创新,项目将原本170天的工期压缩至140天,提前30天进入地上主体结构施工,为实现总体工期目标奠定基础。

共同形成高品质滨水生活空间

记者了解到,万江新村保障性住房项目后开区也已动工开建。其中,3、5号楼地下室结构已完成,进入主体施工阶段;4号楼地下室负二层结构已完成。整个项目预计将于2027年8月交付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万江新村保障性住房项目和旁边的万江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万江新村安置房建设项目,都是万江新村现代化产业园的组成部分。未来,三大项目建成后,将共同形成高品质滨水生活空间,进一步升级万江新村现代化产业园的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新兴产业的竞争力和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

e1611bf615349a626d5226079d9edd65_ad577ccb66a747098666a7d17a37fe89.jpeg

万江新村现代化产业园作为万江街道重点建设的重大产业平台,将通过规划引领、资源赋能、高效落实,打造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的新兴产业社区“万江模板”,通过释放高质量高标准产业载体空间,吸引一批优质制造业企业入驻园区。

据悉,未来3-5年内,万江街道计划持续投入超过100亿元,致力将万江新村现代化产业园打造成为一个集优质产业空间、高品质生活空间和共享生态空间于一体的新型“三生”产业社区。

来源:东莞+    编辑:卢佩诗关键词:保障性住房项目;建筑面积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0人参与 0条评论

网友跟贴

查看更多跟贴
返回顶部